免费咨询热线
易摩擦长期僵局后迈出关键一步,出海企业真正迎来“春天”!据央视新闻报道,中美经贸高层会谈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,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,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。
在刚结束的中美瑞士会谈中,双方宣布“阶段性互降关税”!那么既然暂时停歇,老板们是不是就不需要出海、借道那么麻烦那么折腾了呢?!
不,恰恰相反!正因为是暂时的停歇,你才更应该趁着现在的喘息之际抓紧时间布局你的“planB”!
1、“政策平静期”,恰恰是你抢占战略高地的窗口期!
互降关税,看上去是“缓和”是“喘息”!但结构性脱钩并没有任何改变!“去中供应链”的方向也没有改变,2025年美国大选后遗症变量巨大,任何协议都可能被推翻被重新定义被单方面驳回!
你今天看到的是“喘息”,但明天可能面临的是:“新技术出口管制”“特定行业纳入敏感品清单”“等多个出口产品领域的进一步封锁”!
真正明白的企业家,在这种“缓和期”,不仅不收缩,反而是布局“全球中立节点”的好时期——东盟就是其中最稳妥的一块跳板。
2、“Made in Malaysia”不仅是地点的切换,恰是你市场份额的重建!
今天的全球产业链,不再只是追求最低成本。而是:供应链可控!产地标签中立!
如果你继续100%国产制造,对外资客户而言,就是“关税风险”;你哪怕只把最后组装、功能测试、标签包装放在东盟等国家,你拿到的就是:RCEP以及CPTPP的订单!与东盟—美贸易协议加持的原产地证书;进入美欧日市场的“身份豁免权”;加更稳定的结算、物流、海关通关效率!
这样一来,你不仅没有抛弃国内的生产力,而是布局了一个“可转身的身份”,帮你保利润、保客户、保融资能力。一个非常恰如其分的"planB"
在中美贸易缓和的背景下,东南亚作为承接产业链转移和规避贸易风险的重要区域,以下国家具备突出的投资优势,可结合产业类型和政策特点进行选择:
1、越南
越南制造业优势: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1/3-1/2,电子产业和纺织业集群成熟,吸引立讯、歌尔等企业设厂。越南与欧美签署多项自贸协定,出口关税优势显著,尤其适合对美出口导向型企业。
政策红利: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享企业所得税“四免九减半”优惠,北宁省工业区前4年全免、后9年减半。
风险提示:核心城市土地成本较高,需关注劳工成本上升趋势。
2、泰国
泰国产业定位:东盟第二大经济体,汽车制造产业链完善(被称为“东南亚底特律”),新能源汽车布局潜力大。2023年中国对泰出口激增28%,供应链响应速度快。
税收优惠:工业区企业所得税减免长达8年,RCEP原产地规则助力关税优化。
限制条件:外资在皇室关联产业持股受限,需规避敏感领域。
3、印度尼西亚
印度尼西亚资源与市场:东南亚最大经济体,镍矿等金属资源丰富,中资企业布局矿产加工(如青山工业园)。人口红利显著,电商、消费电子需求旺盛。
政策支持:“创造就业法案”简化外资审批,巴淡岛自贸区允许100%外资持股,叠加进口设备免税。
挑战:雅加达最低工资水平较高,需平衡成本与市场潜力。
马来西亚成熟度优势:基础设施完善,政策透明度高,适合设立区域总部。依斯干达经济区提供10年免税期,电子、汽车产业生态成熟。
税务协同:通过注册新加坡公司可降低股息预提税,柔佛州土地成本仅为中国沿海1/5。竞争领域:高附加值产业(如半导体封装)和跨境服务(物流、金融)。
税务枢纽:通过新加坡控股公司搭建投资架构,利用新越、新马、新印尼税收协定降低预提税。
特殊经济区:优先选择印尼巴淡岛(电子集群)、越南北宁(毗邻河内科技走廊)、马来西亚依斯干达(免税期+产业协同),最大化政策叠加效应。
供应链布局:劳动密集型产业(纺织、电子组装)首选越南、泰国;资源加工型产业(矿产、能源)聚焦印尼;技术密集型产业(精密制造、新能源)可结合马来西亚柔佛和泰国东部经济走廊